1.《夏本纪》是出自( )关于夏朝的记载。
《史记》
《三国志》
《汉书》
《后汉书》
2.西方史学界学者集体编纂的中国通史类书籍是( )。
《剑桥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
国史大纲
《古代中国与世界》
3.刘秀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
公元15年
公元20年
公元25年
公元30年
4.下列属于仰韶文化遗址,且位于河南省的是( )。
半坡遗址
北首岭遗址
大河村遗址
姜寨造址
5.战国在春秋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升华,这体现在( )方面。
领导体制
经济制度改革
民族融合
百家争鸡的文化局面
6.关于红山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
比较典型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以渔业为主
距今4000年左右
分布在河北省的北部
7.西魏的首都是( )。
南京
长安
洛阳
咸阳
8.古代科举制度是在( )开始设立的。
魏晋南北朝
东汉
西汉
隋朝
9.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国政权延续时间最短的是( )
宋
齐
梁
陈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龙山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仰韶文化里的城子崖,有着清晰的城堡遗迹
龙山文化时期制陶的温度还不能达到一千度
11.汉朝时期,羌人的活动区域以( )为中心。
山西
青海
陕西
广东
12.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体系确立是在( )年。
1798
1856
1898
1900
13.山顶洞人于( )。
早期直立人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14.汉朝在政治制度上施行( )。
分封制
县制
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
上述都不是
15.从生物体的角度可将人类分为( )四个人种。
蒙古人种、欧罗巴人少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美洲人种
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非洲人种
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美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16.鲜卑族的族源属于( )部落。
西胡
北胡
南胡
东胡
17.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 )。
商汤王
商纣王
商德王
商文王
18.关中本位政策是( )对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的阐述。
朗
陈寅
田庆余
郭沫若
19.战国时代,( )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
陶器
铁器
铜器
木器
20. 西周实行的( )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
分封制
禅让制
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
21.战国七雄中,以下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按东南西北方位的次序排列应是燕、齐、秦、楚。()
对
错
22.《吕氏春秋》载: “公作就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就速,无所匿其力也。说明,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全部权。()
对
错
23.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以进展的根本缘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对
错
24.战国时期, 大梁既是冶铁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对
错
25.《战国策 ·秦策一》记载: “孝公死,惠王代后 ⋯⋯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了没落贵族的利益。
对
错
26.春秋时期,第一称霸的齐桓公是齐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对
错
27.西周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到春秋时就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缘由是西周分封制的必定结果。()
对
错
28.齐桓公联合诸侯,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楚国是为了使楚国履行诸侯的义务。()
对
错
29.周王室势力衰微最能表达春秋时期社会进展趋势。()
对
错
30.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就其性质而言,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战争。()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