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能在弗洛伊德既然是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一切活动的本体性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是文艺创作活动的最后根源和本质所在。
对
错
2.在思想渊源上,接受美学受到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哲学和美学、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有力启示与推动,同时俄国的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学批评、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等,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
错
3.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部分,集中体现于《人间词话》中。
对
错
4.王国维“境界”的构成因素一是“情”(意),二是“景”(物),二者之间虽“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因为“境界”的本质即在于情景交融。
对
错
5.《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体,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对
错
6.接受美学是在反思和批判过去的文艺上的社会本体论、作家中心论、形式自足论等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的。
对
错
7.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突出美的形式性,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对
错
8.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构成因素的抽象概括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对
错
9.《诗的艺术》讨论文艺问题,始终把持和遵循着一个在布瓦洛以及一切理性主义者看来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标准和实践原则,那就是“理性”。
对
错
10.泰纳谈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平通常可以分做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期与成熟期”,亦为“真情实感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墨守成法与衰落的时期”。
对
错
11.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语言与艺术等同。
对
错
12.如果我们将克罗齐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对
错
13.弗洛伊德关于艺术的基本看法,也就是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可用一句话作概括表述:艺术是艺术家未满足的欲望的幻想性实现。
对
错
14.弗洛伊德提出了在他看来是可靠而有效地弄清艺术家的意图的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法。运用心理分析的批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作品”来揭示艺术家的意图。
对
错
15.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使这一特征在事物中“支配一切”,这就是泰纳对艺术的本质和目的的认识。
对
错
16.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同一。
对
错
17.鲁迅先生曾将《诗学》与刘勰的《文心雕龙》相并举而论道:“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严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释神质,色举洪纤,开源导流,为世楷式。”
对
错
18.布瓦洛所指的“自然”,不是指客观现实或自然事物,而是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也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
对
错
19.泰纳认为构成艺术品“原素”的,在“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
对
错
20.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艺术不可分类。
对
错
21.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指出,可以将“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对
错
22.“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对
错
23.简单地讲,黑格尔所说的谓悲剧冲突,就是此一“普遍永恒的力量”与彼一“普遍永恒的力量”之间的相互斗争。
对
错
24.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
对
错
25.李渔在《词曲部·词采第二》中特辟“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四个专题来详细论述曲文的通俗性问题,其中,“贵显浅”具有提纲挈领和统帅其他三项的意义。
对
错
26.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对
错
27.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仅在于它的形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对
错
28.《诗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对
错
2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有时也称作无意识、下意识)。
对
错
30.伊瑟尔与姚斯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对
错
31.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这里所说的“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对
错
32.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哲学》表达了他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发掘梳理艺术史料的心路历程。
对
错
33.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崛起、后在欧美迅速扩大影响的一个美学流派。
对
错
34.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系还有 等四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
情状
形状
状况
环境
35. 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理性意识
无意识
感性意识
潜意识
36.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感性
理性
科学性
目的性
37.博学多才,著述丰厚,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现存著作主要有《逻辑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恩格斯誉为古代“最博学的人”是 。
亚里士多德
布瓦洛
贺拉斯
柏拉图
38.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
“团圆之趣”
“悲剧之情”
“同情之举”
“机趣神韵”
39.在《美学》中,黑格尔将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 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悲剧
喜剧
正剧
悲喜剧
40.伊瑟尔与 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姚斯
胡塞尔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41.“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地域的范围
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诗歌的内涵
诗人的精神情怀
42.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泰纳
伊瑟尔
韦勒克
拉封丹
43.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宋元戏曲考》
《屈子之文学精神》
《文学小言》
《人间词话》
44.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形象
画面
声音
历史
45.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 ”、“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虚构性
形象性
画面性
符号性
46.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 ,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突出美的形式性
强调美的教育性
突出美的社会作用
强调美的政治性
47.《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 之手。
布瓦洛
圣·艾弗蒙
康德
黑格尔
48.如果我们将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克罗齐
康德
黑格尔
泰纳
49.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要有 ,“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悬念
伏笔
冲突
“机趣”
50.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诗的艺术》
《判断力批判》
《美学》
《诗学》
51.李渔论及戏曲时说到:“‘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重机趣》)。这里“机趣”所指的是 。
词采
结构
情节
格局
52.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是在 中提出来的。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
53.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
康德
黑格尔
泰纳
克罗齐
54.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 ”(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美
模仿
表现
形状
55.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56.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57.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58.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59.简单分析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60.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
61.怎样看待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62.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哪些区别?
63.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64.课程线索梳理。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