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属于( )。
顺从
同化
服从
从众
2.当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出现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之为( )。
社会惰化
去个性化
觉醒降低
社会影响
3.当个体遭受挫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不能对引起挫折的来源进行直接还击时,个体就会以其他方式对另一目标表现出攻击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 )。
转换
置换
宣泄
替罪
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认为,个体会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攻击行为而习得攻击行为。
伯克威茨
班杜拉
米勒
多拉德
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
服从
责任扩散
从众
群体影响
6.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从众
模仿
暗示
服从
7.“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 )现象。
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
社会惰化
从众
8.( )现象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攻击
从众
服从
去个性化
9.( )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歧视
偏见
刻板印象
种族主义
10.“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助长
干预
强化
抑制
11.习得的抑制包括( )。
社会规范的抑制
痛苦线索的抑制
对报复的畏惧
快乐的抑制
12.在阿希研究的基础上,杜布切尔和杰拉德于 1955 年对从众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们的观点,从众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原因,( )和( )。
利己的影响
需要的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
13.群体成员的某些需要通过群体来满足,其归结起来( )几种。
交往需求
安全需求
自尊心需求
自我表现的需求
14.群体压力的形成过程包括( )。
辩论阶段
劝解说服阶段
事攻击阶段
心理隔离阶段
15.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各种因素有( )。
群体的奖励结构影响着群体成员做出竞争或合作的选择
成员之间的沟通程度
群体规模和相互性
体关于竞争的价值观
16. 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产生社会促进,随着工作难度的加大,社会促进作用可能会变成社会抑制。
对
错
17.助人情境中跟随大家一起帮忙、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是服从现象。
对
错
18.非正式群体于正式群体中存在不普遍。
对
错
19.服从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对
错
20.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不如独立完成时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懈怠。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