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一((学习完第1-6章后进行作答,成绩占比30%)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3金币,请先
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解决!
【答案为下面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
本套题为随机题,请按快捷键Ctrl+F在页面内查找,手机查找方法!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 )。

稳定性试验

动物的药理学实验

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

动物的毒理实验

药物的Ⅰ期至Ⅳ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2.患者在口服抗凝血药物双香豆素期间加服苯巴比妥,双香豆素抗凝作用减弱,这是因为(    )。

两者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苯巴比妥加速双香豆素的排泄

苯巴比妥因具有酶诱导作用会加速双香豆素的代谢

A. 苯巴比妥因具有酶抑制作用会减慢双香豆素的代谢

苯巴比妥抑制双香豆素的吸收

3.半数有效量是指(   )。

临床有效剂量的一半

使群体中半数个体死亡的剂量

使群体中半数个体产生某一效应时的剂量

效应强度

以上都不是

4.关于受体拮抗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不具有内在活性

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强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较强的内在活性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低

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5.甲氧氯普胺加速胃排空,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速率属于(    )。

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代谢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吸收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布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受体方面的相互作用

6.下面不是临床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是(    )。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荧光偏振免疫法

调查问卷法

放射免疫法

7.某药的半衰期是12 h,每天给药2次,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应该是(    )。

12 h

24 h

2~3天

5~7天

10~12天

8.关于靶浓度的说法有误的是( )。

根据具体病情和药物治疗的目标效应为具体患者设定的血药浓度目标值

是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

没有绝对的上下限

是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

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体重,基因多态性,肝、肾功能状态等多因素

9.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

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静脉注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100%

首关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也大

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质量及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10.对于不同个体,药物的作用强度是不一样的,其机制可能为(    )。

药物作用的受体有多态性,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或活化能力不一样

药物代谢酶有多态性,药物体内浓度不一样

药物特异性转运体有多态性,药物到达靶位的浓度不一样

药物作用的靶酶有多态性,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以上都包括

11.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的试验是(    )。

Ⅰ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

临床验证

12.不属于临床药理服务的是(    )。

协助临床研究者设计新药的各期临床试验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和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工作

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合格药品

13.如果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表明(    )。

药物仅有一种消除途径

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恒定

-时曲线下面积与所给药物剂量不成比例

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

消除速率与吸收速率为同一数量级

14.延长给药间隔(    )。

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15.胃肠的排空时间与药物吸收的相关性是( )。

减慢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

提高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

减慢排空速率,不利于药物吸收

减慢排空速率,不影响药物吸收

提高排空速率,不影响药物吸收

16.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的试验是(    )。

Ⅰ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

临床验证

17.有关首关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时被其中的酶代谢

首关效应明显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

硝酸甘油口服给药,因首关效应,灭活率约为95%

首关效应与小肠外排性药物转运体密切相关

药物经肛管和直肠下静脉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可避开首关效应

18.下图的药物中,效价强度最大的是( )。

Image

环戊噻嗪

氢氯噻嗪

呋塞米

氯噻嗪

以上药物效价强度都一样

19.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中,描述错误的是(    )。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饱和以后,游离型药物会迅速增加

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竞争

血浆蛋白过少时容易发生中毒

脂溶性较高的药物以简单扩散方式穿过血脑屏障

肝、肾、脑、肺等高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快且含量多

20.有关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ADME过程

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不会对药动学产生影响

在研究与开发新药、改进药物剂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用于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可预测用药后体内药物浓度及疗效

21.下列是抗恶性肿瘤代谢物的是(    )。

氮芥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

紫杉醇类

22.根据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万古霉素属于(    )。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糖肽类

23.下列不能抑制反转录酶的是( )。

拉米夫定

恩曲他滨

替诺福韦

左氧氟沙星

地丹诺辛

24.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中,属于整合酶抑制剂的是(    )。

齐多夫定

金刚烷胺

奥司他韦

拉米夫定

雷特格韦

25.下列化合物中最可能失去药理活性的是(    )。

药物口服后经首关效应生成的产物

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药物在肝脏中代谢生成的产物

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

从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

26.不属于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的是()。

治疗指数高、毒性小的药物

按非线性药动学进行消除的药物

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的药物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或经肾排泄的药物

27.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

药效学研究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安全性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以上都是

28.有关药物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舌下给药的优点是舌下血流丰富,药物吸收较快,可避免首关效应

小肠摄取性药物转运体与药物的吸收有关,外排性转运体与排泄有关,与吸收无关

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目的是延缓局部麻醉药在注射部位的吸收,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效果

29.有关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 )。

所有药物都要经过代谢

Ⅰ相代谢为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分解反应

Ⅱ相代谢为结合反应

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差异显著

连续使用酶的诱导剂,可使药效降低

30.口服甲苯磺丁脲的患者同时服用氯霉素出现低血糖休克,这是因为(    )。

两者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氯霉素抑制甲苯磺丁脲的排泄

氯霉素增加甲苯磺丁脲的吸收

氯霉素因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会加速甲苯磺丁脲的代谢

氯霉素因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会减慢甲苯磺丁脲的代谢

31.-时曲线下面积代表(    )。

一段时间内,血液中药物的相对累积量

药物在机体内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最低有效浓度

最低中毒浓度

药物吸收的快慢

32.四环素类药物与铁剂、铋剂合用时影响吸收,抗菌效果降低,原因是(    )。

生成化合物

生成络合物

生成混合物

生成单体

生成代谢物

33.下图的药物中,最大效应最大的是(    )。

Image

环戊噻嗪

氢氯噻嗪

呋塞米

氯噻嗪

以上药物最大效应一样

34.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

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根据药动学理论设计合理的给药间隔

避免用药时产生过敏反应

按非线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用药安全保障

35.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都不得低于300例的试验是(    )。

Ⅰ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以上都不对

36.地高辛药物浓度超过(    )时应考虑药物中毒。

1.0 ng/ml

1.5 ng/ml

2.0 ng/ml

3.0 ng/ml

2.5 ng/ml

37.药物的内在活性指的是(   )。

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药物水溶性的大小

药物脂溶性的大小

药物对受体亲和力的高低

药物激活受体的能力

38.与甲苯磺丁脲合用能够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是(    )。

苯巴比妥

氯霉素

利福平

甲丙氨酯

肾上腺素

39.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起到的作用是(   )。

增加局部麻醉药的吸收

延长局部麻醉药的麻醉时间

加快局部麻醉药的代谢

加快局部麻醉药的排泄

导致局部麻醉药的中毒

40.临床上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的意义在于(    )。

丙磺舒能够提高青霉素对细菌的杀伤能力

丙磺舒降低青霉素在肝脏的代谢速率,提高其血药浓度

丙磺舒抑制青霉素通过肾脏排泄,提高其血药浓度

丙磺舒促进青霉素通过细菌壁进入菌体内

以上说法都正确

41.硫酸鱼精蛋白对肝素的拮抗作用属于( )。

化学拮抗作用

生理性拮抗作用

竞争性拮抗作用

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器官功能性拮抗作用

42.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时能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其协同增效的机制为(    )。

甲氧苄啶促进磺胺类药物自胃肠吸收

作用于细菌内部叶酸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甲氧苄啶抑制肝药酶活性,减少磺胺类药物代谢

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竞争肾小管上的转运体

甲氧苄啶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升高游离磺胺类药物浓度

43.有关药物消化道外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

完整皮肤的吸收能力很差,药物吸收较少

肌内或皮下注射时,吸收速率比胃肠道黏膜快

首关效应较强的药物经鼻黏膜给药后,生物利用度增大

药物经肺泡吸收,可避免首关效应

经皮给药时,老年人的皮肤渗透性较儿童高

44.治疗药物监测检测最常见的样本类型是(    )。

血清或血浆原药药物浓度

全血药物浓度

游离型药物浓度

活性代谢物

具有高活性的对映体药物浓度

45.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内容不包括

人体耐受性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

药物上市后再评价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

确证性临床试验

46.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分布特点,描述错误的有(    )。

总体液与体重的比例会减少

体内脂肪比例增加

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减少

脂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大

血浆蛋白含量增加

47.肝功不全对药效学的影响,正确的是(    )。

机体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降低

机体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增高

肝病患者对吗啡类镇痛药极为敏感

机体对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的敏感性降低

肝硬化患者对袢利尿药的反应性没有变化

48.下列关于肾功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

患者肝药酶活性可降低25%~70%

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患者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基本不会改变

药物与蛋白结合位点减少或亲和力下降

49.肾功能不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血浆蛋白含量增加

酸性代谢物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药物与血浆蛋白亲和力下降

多种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发生改变

酸中毒时,水杨酸类药物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50.水杨酸、保泰松与华法林合用,出现出血倾向属于(     )。

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代谢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吸收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布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布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51.经人胆汁排泄的药物,对其分子量的阈值要求是( )。

<100

<200

<300

>500且<5000

分子量越小,越容易从胆汁排泄

52.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有( )。

非竞争性置换

竞争性置换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对置换作用敏感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对置换作用不敏感

药物间相互结合

53.影响药物疗效的药物方面的因素有(    )。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药物剂型

给药时间

给药间隔

54.排泄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包括( )。

胃排空改变引起的吸收改变

尿液pH的改变与药物相互作用

肾小管分泌与药物相互作用

结合受体时的药物相互作用

胃肠道pH改变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55.列入常规监测的药物有(    )。

青霉素

茶碱

地高辛

维生素C

环孢素A

56.受体应该具有的特征有(    )。

特异性

高亲和性

饱和性

结合可逆性

稳定性

57.影响吸收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 )。

胃肠道pH的改变

药物理化性质

胃排空速率的改变

吸附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率

58.影响代谢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    )。

酶诱导作用

酶抑制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相互作用

形成络合物或者复合物

药物引起胃肠排空速度的改变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