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指在道路或排队区域内平均每个行人占用的空间。
行人流密度
行人流量
行人步数
行人空间占有量
2.()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主要发生在交叉口、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道口等处。
基本延误
行程延误
运行延误
引导延误
3.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动态视力的降低会使驾驶员的视认距离延长,影响到驾驶员的感知和观察。
对
错
4.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主要依靠()来捕捉交通信息。
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5.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通联系。
对
错
6.()是指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满载一档行驶所能爬行的最大坡度。
爬坡能力
加速时间
最高车速
制动能力
7.()是指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
路肩
行车道
中间带
边沟
8.()是交通系统中承载人和车辆的场所,由一系列空间带状线路连接而成,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
道路
人
车
环境
9.城市步行交通可分为沿街交通、过街交通以及场站枢纽交通。
对
错
10.汽车的行驶速度越高,驾驶员视野就便得越宽。
对
错
11.()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间的交通联系。
放射形路网
三角形路网
并列形路网
树杈形路网
12.()是指在道路或排队区域内平均每个行人占用的空间。
行人空间占有量
行人流密度
行人步数
行人交通量
13.如果将交通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来看待,则可以认为此系统是由人、车、路以及()四大要素组成。
环境
天气
交通法规
交通方式
14.通常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视力叫静止视力,而在运动状态下驾驶员所具有的视力叫动态视力。
对
错
15.()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
人
车
道路
16.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称为()
行驶车速
地点车速
运行车速
行程车速
17.1980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交通工程学会,标志着我国的交通工程学已进入正轨、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阶段。
上海
北京
广州
太原
18.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简称()
周变
时变
日变
月变
19.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
1930年
1921年
1926年
1932年
20.机动车可以分为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三大类。
对
错
21.德国在()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1932
1930
1926
1920
22.驾驶员对车外运动物体的辨认,主要是根据其()的变化而进行的。
位置
大小
形状
颜色
23.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
运行延误
停车延误
固定延误
行程时间延误
24.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驾驶行为有四类,分别是疲劳驾驶、醉酒驾驶、超速和超载。
对
错
25.绿化带是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
对
错
26.()的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具主动性、最为复杂、最为多变的一个因素。
人
车
路
环境
27.实验表明,动态视力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下降。
对
错
28.我国现有道路体系根据其功能和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和城市道路两大类。
公路
国道
高速公路
支路
29.()是指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
行人步数
行人流率
行人流密度
行人空间占有量
30.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数量。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