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不仅是劳动就业权实现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保障公民生存权的重要举措。
促进就业
平等就业
自由择业
就业保障
2.下列不属于人事管理活动的是( )。
录用与聘用
签订劳动合同
任免与辞退
工资福利
3.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我国境内设立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
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
4.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联系,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加入用人单位,成为其成员,承担某一工作
保姆与雇主也属于劳动关系
5.下列关于劳动就业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通过促进就业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
国家以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我国公民不论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的不同,均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可以就不同岗位适当提高妇女劳动者的录用标准
6.下列关于劳动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狭义的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只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的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
7.下列关于劳动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在法定就业年龄范围内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只要能提供劳动就是劳动者
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给付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
8.下列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公务员和政府机构
钟点工与雇主
雇员与公司
雇工与个人承包包工头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
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表明劳动者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不就业
用人单位的劳动奖惩权表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奖惩员工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10.人事关系是( )与公共部门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
公职人员
雇员
政府
11.从2002年起,我国事业单位开始大力推行人员( )。
合同制
雇员制
聘用制
任命制
12.以下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范围的是( )。
残疾人
退役军人
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
少数民族人员
13.以下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主体的是( )。
XX市人民法院
XX民办大学
XX会计师事务所
以上都是
14.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
用人单位
事业单位
企业
团体
15.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标志是( )。
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参加劳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交社会保险费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下列争议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是( )。
李某雇佣赵某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李某与赵某就报酬发生争议
大学生刘某利用暑假时间到某公司勤工俭学,刘某就工资问题与公司发生争议
某企业工会主席与该企业就年休假问题发生争议
某公司股东与该公司就年终分红问题发生争议
17.下列关于人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人事关系的建立就意味着人事管理的产生
人事关系要受一般劳动基本法的调整
人事关系要受特别权力义务关系调整
人事关系是公职人员与公共部门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
18.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劳动法律关系就是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是劳动活动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引起的
19.下列属于劳动法的主体适用范围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公务员、现役军人、家庭保姆
公司职员
20.事业单位人事关系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区别是( )。
人事关系受公法调整,劳动关系受私法调整
人事关系受法律和行政的双重调节,劳动关系一般受法律调整
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对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基本平等
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中单位的主体权利不同
21.人事关系受( )和( )的双重调节。( )
法律
政府
行政
法院
22.以下是劳动就业基本特征的是( )。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在主观上必须有求职的愿望
必须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性收入
2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
劳动关系
劳动者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用人单位
24.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下列不能成为劳动者的是( )。
小王15岁时在某工厂做暑期工
老李在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做技术顾问
大张因盗窃犯罪服刑,在监狱内参与劳动
小孙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上班,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月从公司领取工资
25.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必须符合如下条件( )。
有固定的交流场所、办公设施
有必要的资金
有明确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有一定数量的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