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位学者是()。
皮亚杰
加涅
梅里尔
布鲁纳
2.按照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的观点,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这3种成分组成。其中元成分的作用是()。
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过程
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包括编码、联系和反应
选取问题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储存的知识相联系
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
3.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前者是指()。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的容量
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以及所投入的心理容量
构成整个的心理加工空间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
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这3种元认知成分的特征培养的研究,发现(),并认为这是导致年幼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的重要原因。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这3种成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体验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监控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5.从4个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学习需要分析的工作内容的选项,并填写在( )中。
分析传播技能、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传播内容及文化背景
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分析现有的资源及制约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5个层次的目标。
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
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8.( )将确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分为:首先,根据学生、社会和学科这三个基本来源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接着使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两个筛子,对已经提出的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进行筛选,然后得出精确的具体化的教育目标。
泰勒
布卢姆
霍恩斯坦
梅里尔
9.“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在这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 )。
识别
学生
帮助
文章
10.“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在这个例子中,行为动词是( )。
给予
填写
写出
完成
11.在皮亚杰之后,人们在继续探索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不断地提出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 )等方面。
个体的认知结构
认知发展机制
认知发展阶段
认知发展的条件
12.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包括( )。
计划
收集数据
整理和分析数据
撰写分析报告
13.研究表明,人类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有( )。
好奇心
成就感
自我效能感
意志努力
14.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 )。
普遍性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
形成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
15.布卢姆将全部教学目标划分为( )。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运动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
16.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
对
错
17.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理论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对
错
18.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3种成分组成,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
错
19.要把握“教学目标”的概念,需要先把握“目标”一词的含义。
对
错
20.教学过程即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对
错
21.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22.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