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讲,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动机的最佳水平是( )
中等强度的动机
动机较弱
动机过强
没有动机
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马斯洛
弗洛伊德
海德
维纳
3.“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 叫( )
归因
强化
演绎
迁移
4.“义务感”“自尊感”属于( )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5.道德行为的训练有多种方法,其中“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难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属于( )
角色扮演法
价值观辨析法
榜样引导法
行为强化法
6.生理学老师宣布:“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消化系统并在周末进行测验。我要求你们四人一组,互相帮助进行学习。如果小组成员在周末的测验中全部达到90或90分以上,该小组每人将获得一张流行音乐会的免费门票。” 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
合作学习
发现学习
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
7.“印刻现象”最先是由( )发现的.
英国的自然主义者斯波尔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8.动机由两个基本因素组成( )
内驱力
诱因
智力
态度
9.马斯洛认为,以下需要属于人的高级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10.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
恰当的运用外部强化
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11.品德是( )。
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种社会现象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12.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复杂整体,其中的共同成分包括( )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13.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 )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超习俗水平
14.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类( )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和态度
15.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在教育学中也称为( )
量力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16.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
课堂讲演
课堂问答
课堂自习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