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作业一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3金币,请先
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解决!

1.认为游戏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是( )

成熟说

放松说

生活准备说

行为复演说

2.认为:游戏是为了放松幼儿自己、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是( )

成熟说

放松说

生活准备说

行为复演说

3.以下不是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是( )

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

幼儿游戏是“现实主义”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

4.以下对早期游戏观评价错误的是( )

早期游戏观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行为作出解释,不能解释儿童游戏的全部行为。

剩余精力说并未能解释儿童即使玩得精疲力竭,也还要游戏;

复演说并未解释儿童为什么喜欢玩太空船等现代科技玩具。

从本能、欲望、生物性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游戏,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5.认为,游戏不是本能,游戏是幼儿成熟欲望的体现的是( )

成熟说

放松说

生活准备说

行为复演说

6.以下不属于早期游戏理论的是( )

精力剩余说

生活准备说

放松说

广州精神分析说

7.下列关于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有极大兴趣,愿意参与表演。

小班幼儿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常常会改动故事中的句子,甚至创造出不同语言来表现作品。

小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语音准确,听辨能力好。

在表演游戏上具有表演欲强,角色意识弱,交往欲望低,表演能力弱等特点。

8.并非一切的幼儿文学作品都适合于幼儿表演,下列关于表演游戏的文学作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作品内容必须情节曲折、紧凑,角色性格鲜明并为幼儿所喜爱,符合幼儿生活经验。

作品要有戏剧成分,有一定的场面和适当的表演动作。

情节发展的节奏要慢,不能有明显的变化。

要有较多的对话。

9.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角色扮演,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即( )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

智力游戏

10.根据角色扮演形式的不同,在桌面上以小玩具替代作品中的角色,幼儿以口头独白、对白和操纵玩具角色的动作,来再现作品的内容的游戏,即( )

自身表演

桌面表演

影子戏

木偶戏

11.下列关于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中能独立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

中班幼儿游戏目的性差,嬉戏性强,任务意识不强,需要提示;

中班幼儿表演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

幼儿角色扮演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分日常行为与角色扮演行为。

12.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如通过转动方向盘扮演司机,挥动手臂来扮演交警,这里幼儿扮演的角色被称为( )。

机能性角色

互补性角色

想象性角色

模仿性角色

13.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来源于幼儿的想象,如小花猫、小白兔、超人、外星人等,这类角色被称为( )。

机能性角色

互补性角色

想象性角色

模仿性角色

14.( )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游戏,它是伴随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

角色游戏

建构游戏

表演游戏

智力游戏

15.角色游戏开展前,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 )

细致地观察幼儿游戏,适时适度介入指导。

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情节。

指导幼儿自主选择和分配角色。

16.( )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

17.( )是指利用以金属为主构成的部件,进行连接组合,构建成各种物体形象的一种结构游戏。

拼图游戏

积竹游戏

金属结构游戏

穿珠串线编织

18.以下对结构游戏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结构游戏中,在手进行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幼儿准确的目测能力。

结构游戏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结构游戏对幼儿个性品质发展方面作用不大。

结构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19.会用两个三角砖代替正方砖;用小纸做彩旗布置轮船; 根据实物和平面图进行结构游戏。以上体现了建构游戏中的哪一项建构技能?( )

识别材料的能力

操作技能

设计构思的能力

分工合作能力

20.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中,以下关于教师指导的说法错误的是( )

教师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开展游戏的能力,鼓励幼儿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教师应更多地用示范形式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在幼儿的合作程度上要加以关注。

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表现的空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2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22.幼儿游戏中的显规则是指约定俗成、不必说明的规则,以参加者的技能、经验和合作意识为基础。如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2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在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24.游戏重在过程,所以游戏本身是没有目的的。

25.成人在游戏中往往会从游戏走神到游戏外,而幼儿则往往从生活中走神到游戏中,在游戏时会有在日常生活中的朦胧感。

26.成人游戏有较多紧张惊险的刺激因素,而幼儿游戏内容一般是反复操作玩具、互相追逐及在假想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27.根据认知发展来划分,2-7岁幼儿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这一阶段幼儿游以戏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性游戏为主;

28.根据社会性发展来划分,3岁左右幼儿处于合作游戏阶段,这一阶段幼儿各玩各的,没有交流,但能觉察他人的存在,能够模仿。

29.根据社会性发展来划分,5岁左右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这一阶段幼儿有共同活动目标、有组织、有分工,内容多样化。

30.学前 教育是顺其自然,但不是任其自然。

31.角色游戏中常以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人代物的表征特点明显。

32.角色游戏包括角色扮演、对材料的假想、对动作和情节的概括、内在的游戏规则。

33.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

34.游戏动作和游戏情节的概括性反映的是角色游戏极重要的心智活动,是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 逻辑思维的基础。

35.3-5岁幼儿处于角色游戏的高峰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跨越。

36.规则游戏的规则与角色游戏过程中的规则是一样的。

37.角色游戏既是幼儿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

38.幼儿的角色游戏所需时间一般都较长,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

39.教师不过多地用提问、建议等语言形式指导大班幼儿游戏,而应更多地采用示范的方法指导幼儿游戏。

40.表演游戏就是教幼儿唱歌、跳舞、时装秀。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